然而,从目前的谈判进程来看,要实现这样的目标,可能性并不大。
《初真十戒》规定:不得不忠不孝,不仁不信,当尽节君亲,推诚万物。为了人们自身的口福而伤生害命,把人的快乐建立在动物痛苦的基础上,这是道家思想坚决反对的。
也就是说,人与自然万物是有因果关系的,所谓的善有善报,恶有恶报,也是存在于人和自然之间的。世界上的一切,包括天地万物和人都是从道产生的。希望道家思想中的生态观念能够在民间拥有强大的生命力,实际行动可以感染人们,从而产生更好的生态效益。第三,实践理义,弘扬道家思想中的济世传统和生态智慧。第二,三才相盗,崇尚自然,自然而然。
庄子也提出天地与我并生,而万物与我为一。养生食品、药品禁止使用含国家保护的野生动物和濒危珍稀物种的成分。可持续就是坚持环境保护与长远发展相融合,通过建设资源节约型、环境友好型社会,不断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。
解决中国的环境问题,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,必须抓住具有全局影响的污染因子作为重点,集中力量削减污染物排放。尤其在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大国,人口众多,生态环境脆弱,发达国家二三百年工业化过程中产生的环境问题,在我国30多年的快速发展中集中出现,老的污染问题尚未解决,新的环境问题又不断产生。记者:周部长,我国十一五环保工作完成情况如何?周生贤:我国十一五主要污染物减排目标提前实现。扎实抓好饮用水环境安全保障工作。
代价小就是坚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相协调,以尽可能小的环境代价支撑更大规模的经济活动。完善区域联防联控机制,将二氧化硫、氮氧化物、颗粒物、挥发性有机物等作为重点,采取综合措施,改善城市和区域大气环境质量。
要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、环境与经济的协调融合,就必须坚持科学发展、清洁发展、安全发展、可持续发展,积极探索中国环境保护新道路。记者:大力推进生态文明是十一五期间我国环境保护的一大亮点,当前进展如何?周生贤:环境保护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主阵地和根本措施,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途径是积极探索中国环保新道路。集中开展沿江沿河环湖化工企业综合整治工作,遏制环境事件高发势头。大力发展环保产业,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。
国务院成立应对气候变化及节能减排领导小组,发布《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》,批转节能减排统计、监测及考核实施方案和办法等文件。三、加大污染防治力度。效益好就是坚持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建设相统筹,寻求最佳的环境效益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。国家打出节能减排政策组合拳,出台促进污染减排的产业、财税、价格等一系列政策,加强责任考核。
近日,记者就建设生态文明的有关问题专访了环境保护部部长周生贤。未来,在新的发展阶段,需要准确判断环境保护所处的历史方位,用新的理念进一步深化对环境保护的认识,用新的视野把握好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机遇,用新的实践推动环境保护取得更大的实际成效,用新的体制机制保障环境保护的持续推进,用新的思路谋划环境保护的未来,抓紧制定与我国基本国情相适应的环境保护宏观战略体系、全防全控的防范体系、健全高效的环境治理体系、完善的环境法规政策标准体系、完备的环境管理体系、全民参与的社会行动体系。
加强自然保护区、重要生态功能区保护和管理,保护生物多样性。生态文明不仅关乎环境,还涉及到生产方式、消费模式甚至精神层面的价值观,归根到底,就是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。
二、深入推进污染减排。十一五期间,国家将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削减10%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约束性指标。四、着力解决关系民生的突出环境问题。在应对金融危机的过程中,污染减排工作目标不变、要求不降、力度不减,严控两高一资行业、低水平重复建设和产能过剩项目盲目扩张,突出抓好重点工程和重点领域污染治理,加强污染减排监管。深化规划和建设项目环评,明确生态功能区划,促进区域协调发展。各省(区、市)都成立了由省政府主要领导挂帅的节能减排领导小组,将减排指标层层分解落实到地市和重点排污企业。
全面启动县县建设污水处理厂工程,加快垃圾处理设施建设。一、充分发挥环境保护推进发展方式转变的综合作用。
因此,十二五污染减排将与改善环境质量紧密结合起来,增加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种类,增加大气污染物监测因子,探索建立减排目标着眼环境质量、减排任务立足环境质量、减排考核依据环境质量的责任体系和工作机制。由于历史遗留问题和累计环境问题的释放,污染物排放总量和环境质量的变化不完全协同,不少地区仍然可能处于总量持续减排、环境质量不会明显改观的治污相持期,部分地区甚至事故频发。
完善环境法规政策标准体系,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企业技术升级。记者:既然污染物排放指标明显下降,为什么仍有许多老百姓反映环境质量改善并不明显?周生贤:环境保护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。
加大以奖促治力度,全面启动连片整治示范工作,稳步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,建设清洁水源、清洁田园和清洁家园。加大污染物减排和治理力度,将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种类增加到四项,即化学需氧量、氨氮、二氧化硫、氮氧化物。排放低就是坚持污染预防与环境治理相结合,用适当的环境治理成本,把经济社会活动对环境的损害降低到最小程度。改革开放30多年来,我国一些地方就环保论环保,就污染谈污染,甚至重蹈先污染后治理的覆辙,付出过大的环境代价
加大污染物减排和治理力度,将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种类增加到四项,即化学需氧量、氨氮、二氧化硫、氮氧化物。尤其在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大国,人口众多,生态环境脆弱,发达国家二三百年工业化过程中产生的环境问题,在我国30多年的快速发展中集中出现,老的污染问题尚未解决,新的环境问题又不断产生。
记者:周部长,我国十一五环保工作完成情况如何?周生贤:我国十一五主要污染物减排目标提前实现。要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、环境与经济的协调融合,就必须坚持科学发展、清洁发展、安全发展、可持续发展,积极探索中国环境保护新道路。
启动燃煤电厂脱硝,严格控制机动车尾气排放。加大以奖促治力度,全面启动连片整治示范工作,稳步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,建设清洁水源、清洁田园和清洁家园。
三、加大污染防治力度。完善区域联防联控机制,将二氧化硫、氮氧化物、颗粒物、挥发性有机物等作为重点,采取综合措施,改善城市和区域大气环境质量。未来,在新的发展阶段,需要准确判断环境保护所处的历史方位,用新的理念进一步深化对环境保护的认识,用新的视野把握好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机遇,用新的实践推动环境保护取得更大的实际成效,用新的体制机制保障环境保护的持续推进,用新的思路谋划环境保护的未来,抓紧制定与我国基本国情相适应的环境保护宏观战略体系、全防全控的防范体系、健全高效的环境治理体系、完善的环境法规政策标准体系、完备的环境管理体系、全民参与的社会行动体系。经过各地各部门共同努力,2006年至2009年,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累计分别下降9.66%和13.14%。
把结构减排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,继续强化工程减排和管理减排。继续深入开展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身体健康环保专项行动,加大典型案件挂牌督办、责任追究和后督察力度。
国家打出节能减排政策组合拳,出台促进污染减排的产业、财税、价格等一系列政策,加强责任考核。代价小就是坚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相协调,以尽可能小的环境代价支撑更大规模的经济活动。
加强重金属、危险废物、土壤污染治理,组织实施好《重金属污染防治规划》,有效防范重金属污染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问题。加大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,进一步深化让江河湖泊休养生息的政策措施。
上一篇:公务航空改革的四维绩效